顯示具有 毒為何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毒為何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天然清潔劑是什麼? 抗菌清潔劑又是什麼?

肥皂歷史 據歷史記載,最原始的肥皂的已在公元前3000年存在;古羅馬人在烤羊拜祭的時候,羊肉油脂滴到熱炭灰上產生化學變化,偶然形成近似肥皂的物質.而當時人們發現滲有這個物質的泥土具有神奇去污作用,並受到重視.在相若時候,美索不達米亞人(現伊拉克)也已在使用肥皂漂洗織布.商品化肥皂的生產於公元八世紀,在南歐開始,而從此在世界各地逐步開始了肥皂的生產.這樣算起來肥皂已經有5000年這麼悠久的歷史了. 燒炭,烤肉這麼平常的過程就能產生的肥皂是也人造界面活性劑,但它遇到酸性物質或加水稀釋後,界面活性力則立即減低和消失.這是肥皂的特點而合成界面活性劑是做不到的. 在肥皂製造過程中,油脂和苛性鈉產生化學作用,繼而產生肥皂和甘油.當我們進食油脂時,我們的腸會將原來的油脂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再進行消化,使人體吸收.所以肥皂可以說是一種普遍在自然環境裡找到的物質,也是形成人體其中一部分的物質.因而也不難理解肥皂對皮膚的低刺激性和低毒性的特點吧. 高質的純淨肥皂的酸鹼度大約是pH 9.5~10.5之間.但由於中和作用,當肥皂遇到酸性環境,它會立即減低和失去清潔力.皮脂,汗等皮膚污垢多半為微酸性,可令肥皂中和,並適當地調低清潔力,但是絕大多數的微酸性沐浴液等合成清潔劑的配方,已經調好在微酸性環境下發揮最大清潔力,也不會產生中和作用,於是清潔劑一開始接觸皮膚,就產生清潔作用 無論由石油化工產品或植物性油脂製成的AS(Alkylsulfate),AE(Alcohol ethoxylates)等合成界面活性劑,到底還是AS或AE,化學結構上是一模一樣的.雖然原料不同,但成品的化學性質,安全性等和石油化工手法提煉出來的AS,AE等合成界面活性劑是沒有任何分別的. 石油不天然嗎? 皮膚救援站 透明肥皂給人有一種高級感,但它真的更高級嗎?其實只要選用棕櫚油,椰子油,蓖麻油等原材料油脂,再加白砂糖和酒精便可以製成透明肥皂,但由於為了透明效果而限定了原材料油脂,肥皂清潔效果並不理想,不容易起泡,而更不見得對皮膚溫和,所以單看外表和香味等是並不能判斷肥皂的好壞的.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諮詢委員會於2005年發表了針對抗菌清潔劑的報告,該報告的結論指出,標榜抗菌效果的肥皂,清潔劑等產品並不能提供超越普通肥皂的預防感染效用.該委員會指出,即使只用普通的肥皂和水洗手,可以預防多數由細菌等引起的感染症狀,而該委員會研究結果顯示,抗菌清潔劑並沒有凌駕於肥皂的特別效果. 該委員會同時也提出警告,以抑制細菌活躍性為目的,添加在抗菌清潔劑中的殺菌成份Triclosan(三氯沙)等化學品有可能助長細菌的抗藥性和抗藥性細菌的產生,故不應輕易使用 台灣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廠商為了增加清潔品的香味或增加殺菌效果,會添加 三氯沙。 吳家誠表示,三氯沙是一種雌激素,會透過皮膚層進入體內,日積月累形成腫瘤,或導 致賀爾蒙失調。 吳家誠表示,三氯沙的抑菌力相當強,水中只要加入零點零三 ppm (百萬分之一)濃度 的三氯沙,水中的生物就無法生長。但市面上的清潔用品有的加到百分之零點三,是足 以殺菌的一千萬倍。如果讓這麼高濃度的三氯沙吃進體內,體內的好菌、壞菌全都會死 光光。 吳家誠指出,美國環保署已將三氯沙註冊為殺蟲劑的一種,它的結構很接近一些高毒性 的化學物,例如戴奧辛、氯苯、氯酚。含三氯沙的產品,可能與含氯的自來水一起使用 而有致癌風險。 日本鳥羽市水產研究所也進行過一系列洗潔精(合成表面活性劑)帶給海產物的生態報告 指出雖然日本政府容許牙膏中可含有的合成表面活性劑為2%,但實際刷完牙,並漱口20次後, 口腔內還是可以驗出殘留的合成表面活性劑. 報告中引用日本水產廳研究人員進行的另一個試驗結果,指出牙膏裡的合成表面活性劑會影響味覺; 飼養在0.5ppm濃度的合成表面活性劑溶液裡的鯰魚的味蕾在三星期後就遭到破壞, 而牙膏裡的2%合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即可換算為20,000ppm. 報告還提到一項東京都公害研究所的報告,證明經過24小時飼養在合成表面活性劑稀釋溶液裡的魚類內臟會吸收合成表面活性劑.試驗結果顯示,於魚類肝臟,胰臟,腎臟,膽囊均有驗出高濃度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尤其累積在膽囊裡的合成表面活性劑,再以清水中飼養48小時後也依然不會消失.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只靠化學農藥能解決蟲害問題嗎?

作者:李松泰.邱文彥 南臺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 回歸自然的農耕方式可行嗎 綠色革命帶來農作物生產技術的變革,包括:整合培育高產量的新品種、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建設灌溉工程、種植出高產量的糧食作物。雖然達到產量提高的目的,但大量依賴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也衍生許多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問題。尤其化學農藥大量使用,造成農藥殘留、土地水源汙染、生態平衡破壞、害蟲產生抗藥性和再猖獗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如何減少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以符合對農產品的安全和環境零汙染的需求,已成為日益受到重視的問題。 雖然我們的老祖宗依靠昆蟲的天敵和昆蟲病源微生物的幫忙,農作物就能有收成。今天我們還能效法他們的做法,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嗎?恐怕不行。 因為自然界生態平衡的基本要件是生物的多樣性。現代化農業的特性是機械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現代農業生態系是個高量產單一作物的極不平衡的體系。臺灣地處亞熱帶,害蟲繁衍迅速,即使農民不用化學農藥而讓昆蟲的天敵得以生存,天敵發揮制衡的作用遠比不上害蟲繁衍速度。而自然界中昆蟲疫病的流行,通常是發生在族群密度過高時,這種密度早就把農作物摧毀殆盡。換句話說,現代農業體系依靠自然界的昆蟲天敵和昆蟲病源微生物,是緩不濟急且達不到經濟效益的。 只靠化學農藥能解決蟲害問題嗎 由上面的觀點來看,當農作物發生嚴重蟲害時,好像只有靠化學農藥一途了。如果農民都遵守用藥法規,在施藥後規定的期限後才採收,不是就沒有農藥殘留的問題了嗎?然而在很多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如果只依賴化學農藥,要達到既無農藥殘留又有很好的外觀是很困難的。 許多連續採收的蔬菜作物,例如菜豆、敏豆、豌豆、番茄、茄子、小黃瓜、苦瓜、絲瓜等,當有些果實已達採收階段時,較嫩的枝條才開始要開花結果。整個採收期可達1個月以上,且每2或3天就會採收一次。像這些作物進入採收期後,若仍以化學農藥來防治害蟲,便容易造成農藥殘留過高的問題。而且化學農藥大量使用,害蟲抗藥性等問題也會日益嚴重。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使用三氯沙的清潔用品-而不是禁止生產

美國日前一項研究指清潔用品含三氯沙可能致癌,消基會昨天要求主管機關重視這個訊
息,並儘速訂定標準、建立檢驗機制。

台灣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廠商為了增加清潔品的香味或增加殺菌效果,會添加
三氯沙。

吳家誠表示, 三氯沙是一種雌激素,會透過皮膚層進入體內,日積月累形成腫瘤,或導
致賀爾蒙失調。

吳家誠表示,三氯沙的抑菌力相當強,水中只要加入零點零三 ppm (百萬分之一)濃度的三氯沙,水中的生物就無法生長。
但市面上的清潔用品有的加到百分之零點三,是足 以殺菌的一千萬倍。

如果讓這麼高濃度的三氯沙吃進體內,體內的好菌、壞菌全都會死光光。

吳家誠指出,美國環保署已將三氯沙註冊為殺蟲劑的一種,它的結構很接近一些高毒性
的化學物,例如戴奧辛、氯苯、氯酚。含三氯沙的產品,可能與含氯的自來水一起使用
而有致癌風險。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使用含三氯沙的清潔用品,如果一定要用的話,切記不要
吞食。市面上有些化妝品也含三氯沙,消基會建議消費者不要使用。



世售知名有毒牙膏一覽表

殺生用的硝基呋喃-環境殘留影響食品安全,大閘蟹只是冰山一角

大閘蟹被檢出硝基呋喃含量過當的根據,採用的法令是生鮮肉品類衛生標準,但該標準適用於禽肉及畜肉,缺乏水產一項。而且其中對藥物殘留量規定應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規範的種類當中,水產項目只有大明蝦及鯰魚、鮭魚,並未包含當前眾所矚目的蟹類。因此大閘蟹有害物質含量超過規定的判定,應該出自於前等標準的擴大解釋,就法令基礎而言並不十分穩固。而且,食品中動物用藥殘留之硝基呋喃含量,依標準規定應為不得檢出,並非是所指的0.3ppb的限值。

硝基呋喃因為具有抗生素的作用,過去國內曾廣泛使用於水產疾病的防止,所以消費者受其危害已是經年累月。即使到現在,國內的養殖水產一樣還有含硝基呋喃的問題,卻一直未能受到主管單位的重視與積極改善,其痛可謂是既深且遠。事實例如九月份台灣出口的烤鰻,被加拿大檢測出含有硝基呋喃,導致台灣烤鰻全面遭到下架。前輸往歐盟水產養殖之冷凍吳郭魚、塘虱魚及鰻魚,也曾被檢驗出殘留氯黴素及硝基呋喃類藥物,以致逾64噸的水產被全數退貨。

環境殘留影響食品安全,大閘蟹只是冰山一角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樟腦油屬於環境用藥?

2公克就致命 民眾勿隨便噴於皮膚上∼
http://tw.news.yahoo.com/060630/195/3aydt.html

【東森新聞報調查中心�台北報導】

夏天蟑螂蚊子特別多,很多民眾喜歡買樟腦油來驅蚊防蟲,甚至直接噴在皮膚上防止蚊子叮咬,不過醫生提醒,樟腦油毒性很強,成人只要吸收二公克的樟腦油就足以致死,民眾應該小心使用。

看著樟腦油上清楚標示著斗大的安全無毒字樣,號稱可以防蚊蟲,內裝滾輪的設計,就是讓樟腦油能塗在皮膚上,但是真的安全嗎?業者掛保證,表示絕對安全,還說樟腦油是天然的,沒有毒。

業者強調這是純天然的樟樹萃取,絕對無毒沒有問題,但是醫學界的研究出說,成人只要吸收二公克樟腦油,小孩一公克,就會讓人喪命。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樟腦油是一種神經毒性,屬於很強的一個揮發性精油,可能經由皮膚吸收,甚至不小心吃進去的吸收,產生很嚴重的中毒。

林杰樑說,他曾經接過許多因誤食樟腦油而致命的案例。

既然樟腦油這麼毒,又怎麼會在市面上核准販售?環保署毒管處科長陳淑玲表示,核准販售主要是環境用藥的部份,如果產品標示上訴求可以噴在人類皮膚或寵物身上的話,很明顯就是誇大不實用途。

其實樟腦油屬於環境用藥,業者往往只登記環保署的毒字號,環保署的網站上也明白標示,天然樟腦油含有毒性,不可塗抹於人體上,不過業者卻還是在包裝上,寫說不只是人,就連寵物都可使用,但只要二公克就可以喪命的樟腦油,卻不見衛生單位出面管理,受害的只有無辜被騙的消費者。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清潔劑有問題!

清 潔 成 污 染 之 源
(節錄自2009/10 經典雜誌)
什麼東西越洗越髒?
此則腦筋急轉彎的標準答案是:地球!
清潔的水,猶如地球健康的血脈,然而,地球卻被清潔劑越洗髒了。
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在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中, 提出了本世紀人類環境遭受DDT化學物質污染的問題。而在那個保守的年代,她所寫的彷彿是一則令人無法置信的『明日預言』,當時的美國石化工業界企圖抺黑她, 甚至將她形容成一個無知、歇斯底里的女人, 『只想把地球拱手讓給昆蟲』。
瑞秋最大的難處是,她所要揭露的影響就像慢性中毒,是無法以肉眼、短期見證辨識的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石化界面活性劑被德國人意外發明出來,這個清潔劑的主要成分,一端親水、一端親油的特性,使其能夠輕易地去除頑垢,因此在1940年以後完全取代了肥皂。

在大型消費日用品生產商的研發下,以石化原料為主的民生工業突飛猛進,發乎包辦了人頪食衣住行的所有生活所需(塑料、化肥、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醫療庂及清潔用品),人頪文明看以獲得大幅度提廿。

直到1970-90年代,陸續發生的戴奧辛空污、奪命的多氯聯苯廢油、綠牡蠣、鎘米污染…..,才略略激起世人的反省,了解到隱藏在民生享受及更便利生活的笑臉面具之後,人頪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
對於環境污染,人頪雖已有相當認知,多半局限在巨觀常見的層面,面對長期慢性的危害則缺乏警覺。近年來被環境專家提起的『新興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主要指的是長時間持續於生物圈中循環與蓄積的新污染源。之所以稱『新』,是因為頪以層析質譜儀之頪的儀器發展出來之後,方能偵測到水中微量化學物質,以實證科學警示世人。

駭人聽聞的環境荷爾蒙
『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但現代社會的水為人頪所大量應用,除了潤澤大地,清潔洗污的生活雜排水,卻逐漸為地球帶來了不可承受的負擔。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為有污染源濃度量化指標,環保署推估排放河川之污染量以BOD計,如事業放流水經妥善處理正常排放,則發現生活污水占59。6%,事業廢水占22%,畜牧廢水則占18。4%。

生活污水為河川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台灣每人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約225公升,特別是主要河川出海口的都會周邊為禍更鉅。環保署在2003-2006年針對國內河川水體及底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河川底泥出現的壬基酚(Nonylphenol,NP)測值明顯有偏高的污染現象。

壬基酚屬於環境荷爾蒙,為清潔劑主成分壬基酚聚乙基醇化合物的原料,是工業或民生用清潔、洗滌最常見的界面活性劑,這頪清潔劑廢水被排入環境後,經微生物分解,變成與雌性激素類似的結構。會干擾內分泌平衡,長存在河川的底泥中。壬基酚進入水中會影響動物的免疫及神經系統,進入魚體內可能造成雄體雌化,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累積之下,除了干擾人類的內分泌,亦有致癌的危機。

可逆性是河川污染最大的問題所在,除了毒性殘留外。生物分解度低。甚至無法分解的化學物質。經由水流進入了河川大海,生物累積效應讓這些毒物存留在自然環境中, 永生不死,形成如假包換的『覆水難收』!

依現行放流水排放標準,工業廢水與畜廢水可以靠污染管制,家庭污水則必須藉由污水下水道加速與建處理。

一般而言,污水處理廠理應可以相當程度地解決水資源的污染問題,但前提是,這些送入污水廠處理的物質,是可以被生物分解回復單純水分子 狀態。
以及污水下水道確實截流了這些有害物質。

目前國內的下水道處理系統採分流式的污水處理,將雨水與生活污水管線分開,但國人習慣將洗衣機放置於陽台,而陽台管線又往往與雨水管線相接,以致在晴天時,水管綠也會流出一堆冒著白色泡泡的排水。
洗衣機普及後,洗衣清潔劑的使用量遽增,洗衣清潔劑裡內含微生物不易分解的基苯磺酸鹽(ABS),及造成水體優養化的磷酸鹽,及環境荷爾蒙『要犯』壬基酚,因接管的設計不當,洗衣污排水規避了經污水廠處理, 直接大量排入河川,成了排污過程中的漏網之魚。
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指楆,但目前台灣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只有22。1%。接管率偏低,除因台灣的起步晚,另方面,這是一項建設期長達數10年的『看不見』的建設,再加上一般民眾對於地下管線工程的認知不夠,以及視污水處理場,抽水站為鄰避設施的心理,而有阻障。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科科長王嶽斌認為,基本上,河川本身也具有稀釋廢污水的環境自淨能力,但若是人類過度使用有毒物質的清潔產品,就好比土地山林的開發過度、過量了,迢過自然界的涵容力,自然也是會引起反撲。而例如壬基酚這類的新興污染物環境荷爾蒙,即便歐美專寔也清楚表示,無法由目前設計之污水處理廠將之有效分解削減。因此他認為清潔的污染問題,應該從清潔劑的製造端與消費端,這兩個主要源頭開始著眼。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陳淑玲表示,
環保署已在2008年1月1曰,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將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列管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並禁止其使用於家用清潔劑之用途。

《要命的清潔劑》一書作者花岡邦明提到抗菌熱潮的本質,『為了銷售,企業把『不潔』這種模糊的東西。實體化為『味』和『細菌』,因此就以除掉氣味和細菌、聞不見臭味、看不見污垢的潔淨為目標,試圖追求絕對清潔來取悅消費者。

為了讓人類的清潔工作做得更不費吹之力,或者為了滿足完全潔的想像,這些清潔劑的使用已經顯得過度氾濫了,特別是添加了太多的助劑。
以洗衣粉為例,除了除垢之外,
為了讓品相看起來潔白,加入了增亮、增豔劑,
但缺點是容易糾結成一團,因此必須添加抗凝結劑,
但結果導致分子與分子不易融解,於是據此又添加了抗沉澱劑,
但因易使衣物僵硬,於是又必須添加柔軟劑,
以及使衣物聞起來芳香的非天然香精。
此外,全效、多功能清潔劑更是神乎其技地,可以同時清潔、漂白和殺菌,為人類帶來超方便的生活功能。然而,這一切與最初僅要求潔淨的目的,有相當大的距離。

關於清潔,消費者最容易陷入的是迷思是:氣味芳香、泡泡超多,洗淨力越強?事實上,
泡泡越多,內含的壬基酚成分可能越高,惡性循環之下,也越需要更多的水來洗淨。

台灣每年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的量是四萬六千公噸,
『超清潔社會』形象的鄰國日本不相上下。惟不能忘記的是日本人口是台灣人口的5.5
,如果從使用單位比例看,台灣人民對清潔劑的使用似氾濫之虞。
一般人時常忽略到台灣其實一個缺水型的社會, 雖然年平均雨量為2510公釐,但因山高坡陡不易留住水分,加上過度開發及人口稠密,每人每年可以分到的雨水, 其實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
在這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現代社會裡,人類隨心欲地運用化學清潔劑,世界似乎變得比以前乾淨了,但是,人類的健康卻變得比以前更敏感弱。
2001年爆發的SARS、2009年流行的H1N1新流感,引起人類的精神恐慌之後,抗菌似乎成了保護健康的唯一王道。主婦聯盟的毒物專家陳修玲表示,抗菌其實就是抑菌,市售的抗菌產品中多摻雜了三氯沙、三氯卡班等對環境造成相當影響的環境荷爾蒙成分。
長久使用抗菌劑,容易引起耐性菌產生,亟欲消滅所有細菌的同時,一些對我們健康生活有益的細菌(共生菌)也跟著遭殃了,
人體內正是因為有了適細菌存在,才刺激免疫系統,加強對病原菌的抵抗力,若與細菌的接觸變少,反而造成免疫力的下降。
陳修玲建議,正的洗手方式最重要,最好的清潔方法就是善用物理作用(多用點力氣擦拭),減少化學方的使用。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最健康,她出三種不會危害身體與環境的洗劑:小蘇打、白醋、檸檬酸。她相信,正確的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環境的共業循環
合成洗劑的主要成分來油,石化工業猶如變魔術般,將地底的油氣變身出各式各樣高附加價值的民生用品。今日世界裡,到處看得見化學合成物蹤影,但如同一把雙面利刃,來了方便,也附贈了污染。
鄰國日本,有一群提倡『肥皂運動』的肥皂歐巴桑,試圖以一塊肥皂解決所有的清潔問題;今人想要回到過去老祖母以無患子洗頭,茶籽粉敷面、竹炭除臭的清潔時代,毋寧也是不切實際的癡人說夢。
清潔劑的使用雖是現代人生活上『必要之惡』,但如果多用心,人類在潔淨的範疇裡,是可以發展出許多不傷害自然與人體的選擇。
橘子工坊創辦人林碧霞了解環保產品慣常被詬病的是除污力不強,在研究發現橘子油具有極佳去污功能之後,決定以橘子皮作為環保洗劑的主要原料。
人稱『阿原』的江榮原,認同主婦聯盟提倡的『使用肥皂較安全』的信念,之後更自創品牌,導入天然藥草製作手工肥皂。了解『里程食物』的概念,他堅持完全使用台灣本土生產的原料,並雇用在地的中年失業勞力,於金山地區墾植一片生態農場。
『清潔也是一種修行,人類唯有重新看待與自然的關係,才能尋回清淨心靈的能量。』以環保思維定位清潔事業的阿原,把清潔與疼惜大地畫上了等號。
當我們嚴厲地把指摘的手指向他人時,難堪的是,發現自己才是污染的元凶,生活用水的污染問題一直未被正面重視,十量使用化學物質的清潔運動,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人體的免疫力下降,環境受到不可逆轉的毒害,改變了自然界水生動物的性別,透過食物鏈又回到人體來。
根據聯合國在2007年的世界水資源日所作的統計顯示,地球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河川遭受嚴重的污染,直接威脅到人類生活的生態系統,直接威脅到人類生活的生態系統,如果把地球想像成一個大水盆,所有的水體是相通的,那麼,當30%的陸地造成的污染,遲早會交匯於70%的水面,這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共業。
水,是生命的開始,也是純化地球的資源,但 清潔卻反成污染之源,這背後的因果值得地球子民深索。




永豐餘集團旗下永昇圃農業生物科技

林碧霞博士笑著說:「橘子工坊的配方其實很簡單,把危害人體或污染環境的成分全部換掉,全部換成最天然又具清潔力的就是了!」因此橘子工坊堅持全系列產品配方中,絕對不含任何有害健康的物質,包括:螢光劑、氯系漂白劑石化、增豔劑、介面活性劑、化學防腐劑、人工香精與色素等。純粹以100 % 天然冷壓橘油(屬食品級)與植物性介面活性劑為主成分,搭配其他無毒的成分調製而成,具有一定的洗淨力,不傷害肌膚及健康,更考慮到吃食的安全(以手取食),洗碗精及洗手乳部分,完全以食品級原料製成,利用檸檬酸及食鹽達到安全防腐的功效,當然也無污染環境之虞。
http://www.yfy.com/_chinese/06news/02news.aspx?MainID=202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界面活性劑的降解

http://www.niea.gov.tw/analysis/publish/month/40/40th3-1.htm
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直鏈式烷基苯磺酸鹽類檢測方法之探討
一 前言
1960年代以後,由於經濟產業活動快速發展,生活品質日益提升,各種合成化學物質陸續開發出來。界面活性劑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種合成化學物質。因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如洗淨、乳化、起泡、分散、濕潤、可溶性…等作用,是洗衣粉、清潔劑、化妝品和乳化劑用品的主要成份,廣泛被應用於家庭日常生活中與工業上。

界面活性劑是一種同時具有親水基(hydrophilic group)和疏水基(hydrophobic group)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疏水基部分通常是低極性不帶電的烷基直鏈(alkyl chain)或烷基苯(alkylbenzene),而親水基部分則多為離子性官能基。

根據親水基的不同,界面活性劑可分為
陽離子型(如四級銨鹽)、
陰離子型(如磺酸鹽)、
非離子型(如聚乙二醇)及
兩性(如氨基酸)等四大類。

1996年全世界消耗約270萬公噸,而在亞洲地區則約一百萬公噸,佔 37 % 左右,
其中又以陰離子型及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用量最多,佔 90% 以上。

雖然大部分的界面活性劑會在民生或工業用廢水處理廠中被分解代謝, 然而因處理方式的不同,包括化學、物理、微生物降解等過程,依然有平均超過15 % 的界面活性劑會直接或間接排入到河流及海洋等自然水環境中造成污染。

在台灣,界面活性劑每年需求量約126,000公噸。生產量方面,陰離子型達63,000多公噸,其中
直鏈式烷基苯磺酸鹽類(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s,簡稱LAS )約佔四萬公噸左右,
以清潔劑、洗衣粉的應用為主要。

其次為非離子型約46,000公噸(含壬基苯酚聚乙氧基醇類),以清潔劑、濕潤劑、乳化劑為大宗。

第三位為陽離子型約8,000多公噸,最大功用為衣物的柔軟劑及殺菌劑等。

兩性型界面活性劑,由於價格昂貴故產量最少,用於個人衛浴洗劑。

然而國內由於廢污水處理廠使用率遠不及國外普遍,只有約7 % 的民生廢污水是經過處理而排放,可以想見國內自然水環境中遭受界面活性劑污染的情形較國外更為嚴重。本文主要是在針對水中的直鏈式烷基苯磺酸鹽類殘留物(LAS )之探討,發展出一套可靠、穩定的微量分析檢測技術,其中亦將LAS的特性與現有相關分析方法作一簡介。

二 直鏈式烷基苯磺酸鹽類(LAS )簡介

商業上的LAS是由烷基直鏈碳數從10到14的同族體(homolog)所組成的混合物,苯磺酸根在烷基碳鏈上的位置是從第2到7個,故共有26個不同位置異構物,結構如圖1(a)所示。

http://www.niea.gov.tw/analysis/publish/month/40/40th3-1.htm
圖1(a)、LAS結構圖 圖1(b)、如C12-LAS之結構圖

由於分子空間位置結構的不同,致使所產生的同族體和異構物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和界面活性能力,而降解速率、毒性也有所差異。通常C12-LAS(碳數為12的烷基直鏈)具有較佳的界面活性能力(如圖1(b)所示),低於此碳數則界面活性能力變差,高於此碳數則結構相對不穩定,而溶解度(solubility)大約從0.2至160 mg / L左右,本研究中所使用的LAS標準品則是烷基直鏈碳數從10到13的混合物,故共有20個不同位置異構物。

由於LAS的水溶液起泡力甚強,產生的細小氣泡黏度較低,因此消失也快。另外,良好的洗淨與浸透力,使之能發揮較其他種界面活性劑更佳的性能。

LAS經微生物降解後的代謝物主要是短鏈式苯磺酸羧酸根離子(sulfophenyl carboxylic acid,SPC),烷基鏈碳數減為3到5個。

其降解過程在有氧(aerobic)的情況下
經過微生物反應,首先在烷基鏈末端碳上進行 w-氧化,經由醇類、醛類等中間產物,最後形成羧酸官能基。接下來,繼續在烷基鏈上進行多次 b-氧化,每進行一次即同時失去一個乙酸,再進行環氧化或去磺酸化反應而最後產生CO2、H2O和SO4-2等物質。

據國外研究顯示,
LAS的降解速率依烷基鏈越長進行速率越快。此外,水中溶氧(DO)的濃度與溫度也會影響LAS的降解速率。
在有氧的情況,14天之內超過70% 的LAS被降解。
而於厭氧(anaerobic)的情況下則只約20% 被降解。


由於LAS與生物細胞中的膜(lipid membrane),尤其是粒線體膜(mitochondrial membrane)構造相似,而粒線體又是生物產生能量(ATP)的來源,一但LAS進入生物體內後,它會干擾粒線體膜的穩定性,而破壞產生能量的反應機制,致使細胞不能正常運作而導致壞死。

然而,LAS在經生物降解後其結構破壞,界面活性能力降低,對粒線體膜的干擾能力亦降低,因此產生的降解產物SPC其毒性最大可降低數萬倍之多。一般而言,LAS對不同水中生物體毒性其LC50(百分之五十致死濃度)約從0.1至100 mg/L左右。
表一為LAS對某些生物體毒性濃度測試結果。

表一、LAS對某些生物體毒性濃度測試結果

生物體
毒性濃度 EC/LC50 (mg/L)

細菌 0.5-20

水藻

淡水水藻1-100

海水水藻0.1-10

無脊椎動物 1.5-100

魚 1-15

次粒線體顆粒 0.6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清潔肥皂 酯加鹼=皂 肥皂可以吃嗎?

肥皂製作方法相當簡單,只要將油脂與鹼性溶液共熱即可製得,其反應的通式為:
油脂(三酸甘油脂)+ 鹼 → 甘油(丙三醇)+ 肥皂
製作出之肥皂成分為脂肪酸鈉,結構如下圖所示

手工皂也可以製作成液體狀的,就叫液體皂,只是要把氫氧化鈉改為氫氧化鉀


作者﹕意文

Q:何謂手工皂

A:以工廠大量製造的市售香皂,注重洗淨效果,抽走了天然甘油,再添加濃重化學香精和界面活性劑。而手工肥皂則運用了油脂的皂化反應,保留了天然甘油的滋潤,不添加界面活性劑、起泡劑、防腐劑、無淚劑等化學物質。
Q:市售香皂為什麼就可以久放而不酸化呢?

A:在市售香皂中,都會加入防止變質與延長保存期限的「EDTA-二鈉鹽」(乙烯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香皂的外表不會因長時間存放而有所改變。加入「二鈉鹽」的皂不能說是好香皂,二鈉鹽可說是引起過敏的元凶之一,被衛生署列管中。

Q:手工皂為何比市售香皂軟,泡沫又比較少呢?

A:手工皂的軟硬隨著所添加油脂及其他成分比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添加高比例橄欖油的皂質感溫和,硬度低且泡沫柔細;
添加高比例椰子油或棕櫚油的皂,硬度高且泡沫多,去污力較好,唯洗後較乾澀,滋潤度不足。
而且高級手工造的配方往往採用「超脂」法,更是讓皂塊較軟而泡沫更細的主因。
Q:手工皂紮實、硬度高的最主要原因?

A:紮實的手工皂,主要取決於 2 個主要因素:

1.肥皂切割後都必須先放置 4 星期以上,讓香皂中的水氣能有足夠時間揮發。

2.天然植物油中所含月桂酸高的油脂製作出的香皂硬度較高、較為紮實耐用。低月桂酸的純橄欖油,製作的香皂雖滋潤卻較為鬆軟。椰子油與棕櫚核仁油含高量月桂酸,能使製作出的香皂硬度較高。


Q:皂容易酸化有二個最主要原因?

A:首先是使用了不穩定的油脂來製作手工皂,其次是在香皂中過多的油脂與空氣接觸後,脂肪酸氧化形成酸化的香皂。@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17/n2265712.htm


生質柴油帶來新的低價工業原料─甘油
Availability of Cheap Glycerol from Biodiesel Production
美國黃豆出口協會 (ASA-IM/Taiwan) 陳介武 顧問



全球的生質柴油,正在逐年急速增產以應需求。經由油脂(或廢食油)的轉脂化反應(Transesterification)予以製造生質柴油(即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而每生產1,000公斤生質柴油則副產100公斤(約為10%)甘油(Glycerol)。因此,將造成甘油生產過剩(據INFORM, U.S.A.,到了2010年,全球甘油過剩將達100萬公噸),其產量暴增與價格暴跌,將成為其一大挑戰而務必予以開發甘油的新工業用途,以利用這個不可避免的生質柴油聯產品(即副產品甘油)予以再資源化,以提升其附加價值並降低生質柴油的生產成本,乃為唯一的開拓最佳方案。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和消基會共同檢測國內銷售的洗衣用合成清潔劑的添加物使用狀況,「汰妙—無患子濃縮衣物去漬劑」、「百內柔—超濃縮薰衣草洗衣精」和「南僑—水晶肥皂液體」被檢出「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涉及違反「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

「壬基酚」、「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具有干擾內分泌系統特性,在環境中不易分解並有生物循環蓄積作用,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依規定兩者不得使用於家用清潔用品中。


消基會表示,「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排入水體後,經分解將產生壬基酚,此物質已證實會影響動物的免疫及神經系統,屬於環境荷爾蒙,當進入魚類體內透過生物鏈吃進人體,會影響生殖系統,造成雄體雌性化現象,3件樣品將移請環保署處理。
http://www.tmn.idv.tw/tcfund/magazine/maz17/vol17_m11.htm

角質層為皮膚隔絕外界物質的屏障,而角質細胞與細胞間的脂質好比磚塊與水泥,形成一面牆壁。對健康的皮膚而言,水溶性物質需經由角質細胞進入皮膚,而脂溶性與非極性物質則藉細胞間脂質進入。角質層具有保持水分的功能,雖然水分仍會不斷由表皮散失,但是體內補充水分的速度可以達成一個平衡狀態,一旦角質層受到破壞,不論是人體本身疾病所造成,例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等,或來自外界刺激性物質的傷害,則不但難以維持水分,外界病菌、毒素或致敏原也將長驅直入。介面活性劑被認為會破壞皮下蛋白質成分、破壞表皮細胞間的脂質成分、降低角質細胞的接合度、破壞保護皮膚的角質層而造成水分喪失及外來物質的長驅直入、降低皮下組織保留水分的能力,尤其是破壞角質層的屏障危害最大,防護層被破壞後,皮膚會變得乾、粗、落屑,造成外來物質對皮膚的穿透能力增加。

家庭雜排水中,烹調廢油一向是最大污染源之一,而為了去除廚房油污,家庭主婦買盡各種去污洗劑刷刷洗洗,又造成水源二度污染。
洗劑的成分可區分為主劑與助劑兩大項。主劑即為界面活性劑,作用在去污,至於界面活性劑以外的成分,則全是助劑。「助劑」顧名思義,就是在提升洗劑的清潔力,並防止洗滌物逆吸收污水、漂白,預防洗劑粉末潮濕結塊等。根據JIS(日本工業規格)的定義,使用單一種界面活性劑「肥皂基(脂肪酸鈉或脂肪酸鉀)」所製成的洗劑,始可名為「肥皂」。而肥皂以外,摻雜有兩種以上面活性劑的洗劑,則全都列為合成洗劑。舉凡蔬菜洗劑、沙拉脫、衛浴清潔劑、廚房去污劑、洗衣粉,甚至牙膏、洗髮精、沐浴乳、柔軟劑、潤絲精等等,無一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所倚重的合成洗劑。
四、家庭廢水的影響及重大事件:



(一)洗劑公害在日本-琵琶湖的赤潮



   談到日本頭條洗劑公害,琵琶湖的赤潮當可名列榜首。進入5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工業化帶來的排放水污染,不但漁獲量大減,各種漁類的畸型病變也接連不斷發生,養殖業因此難以為濟。不單如此,由此地引進的自來水開始發出惡臭,引來居民抱怨連連,並且湖水一日更甚一日的優養化已成不爭的事實。

  1970年,滋賀縣的婦女團體聯合會成員,留意到排入琵琶湖內的大量合成洗劑泡沫,懷疑是否和湖水的優養化有關,發現這些洗濯物的廢水和其他化學肥料通通排入湖沼、海灣、內海等閉鎖性水域,成份當中的磷酸鹽溶解為磷和氮以後,經過日照、降雨和水溫變化等環境催化,濃度又更升高。琵琶湖內的水生藻類與浮游生物,便是因此而日益壯大起來。而水中一旦充滿這些生物,湖水的透明度也跟著明顯下降。引發赤潮的生物,最主要是藻類與鞭藻類,其中鞭藻類的赤潮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當時查出琵琶湖污染的原因有一百四十項,尤其是磷的產生,有工廠排水農畜產排水及家庭糞尿等,合成清潔濟的責任佔百十八。 

(二)溫合洗劑的毒魚風波

   1983年,流經橫濱市戶塚區的河川裏,突然發生鯉魚大量暴斃事件。市政府著手追查原因,結果從河水裏檢出濃度19ppm的POE.R。



  研究人員於是模擬作出19ppm的POE.R溶液,將鯉魚放進溶液當中,不出兩分鐘,這些鯉魚紛紛喪命。死因起於鰓部病變,其病理變化恰與河裏暴斃的鯉魚死因一致,POE.R因此被判定為引發這次毒魚風波的真兇。



  令人不解的是,POE.R向來被視為較ABS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Anionic surfactant)、LAS直鏈式烷基苯磺酸鹽類等毒性小的安全洗劑,電視媒體廣告也不斷標榜POE.R是寶貝玉手的溫和洗劑。但是安全洗劑果真安全無害嗎?恐怕沒有人敢做出絕對保證。



 (三)你不能不知道的洗劑常識:

  消費者對洗劑想當然耳的錯誤認知,是環保工作的隱形大敵。你對洗劑究竟認識多少?以下內容,將有助於突破對洗劑認知上的盲點,以更聰明正確的態度看待洗劑。

 (1)濃縮洗劑知多少?

  自1987年,花王公司首度推出革命性的濃縮洗劑以來,這號稱用量只須傳統洗劑的二分之一就能同樣潔淨衣物的洗劑,立刻大發利市。關心環保人士以為,如此一來,將可降低洗劑消費,而視濃縮洗劑為福音的也大有人在。

  事實上,濃縮洗劑之所以能夠由傳統洗劑動輒5公斤、10公斤的大包裝,濃縮為一小紙盒,祕訣就在減少配方中的硫酸鹽助劑,加添兩倍不等的界面活性劑。

  以濃縮洗劑一回一匙(25公克)的標準用量計算,當中就含有至少10公克界面活性劑;傳統洗劑一次標準用量40公克裡,含界面活性劑約8公克,其間相差就有兩成左右,而界面活性劑正是洗劑污染的主要物質。所以濃縮洗劑看似用量減少,實則污染增加。


  至於濃縮洗劑泡沫好沖洗的方法,不外是配方的消泡劑分量加重,因此泡沫表面上是消失了,給人已經沖洗完全的錯覺,卻也最容易引發洗劑殘留的問題。

 (2)牙膏是高濃度強力洗劑

  除部分商品外,一般牙膏幾乎都加添了百分之一至二(濃度兩萬ppm)的AS為發泡劑。AS屬於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沐浴乳、洗碗精?多少都有添加。AS只要超出100ppm,就能引發蛋白質變性作用。而牙膏?的AS濃度,在口腔內即使經唾液稀釋10倍,依舊有破壞口腔皮膚和黏膜之處。這也就是為什麼刷牙偶爾會引發味覺暫時失常的原因。

  正確而健康的牙膏使用方法,應儘量減少塗擠牙膏。

(3)「無磷」的迷失

  長久以來,一直未能受到重視的洗劑污染問題,自從炒熱一椿「反含磷洗劑」風波以後,消費者遂將所有的選擇焦點,集中在洗劑是否含磷,甚至誤以為「無磷」就等於「安全無害」,這是相當危險的錯覺。

  誠然,磷酸鹽和螢光劑都是危害環境的洗劑助劑,我們在選擇助劑時,首先應剔除含有這兩項成分的商品,但洗劑即使不含磷酸鹽或螢光劑,它仍然可添加有害人體和環境的界面活性劑,例如LAS等。

 (4)肌膚洗面劑學問大

  洗髮乳、潤絲精、洗面霜、沐浴乳、洗手皂等洗劑,成了現代人離不開身的必備清潔用品,但其安全性尚有不明確定論。而LAS、AS等S洗劑,已經確定會造成肌膚的蛋白變性作用,是引發過敏、溼疹、富貴手等皮膚病的真凶。



 (5)天然成分不等於安全洗劑

  非天然成分並不見得就絕對有害。最典型的例子,如以石化材料合成的肥皂,成分並非天然材料,成品卻無害於人體和環境。

  至於標榜天然椰子油等成分的洗劑,雖然製造過程中加入了某些天然成分,但化合出來的結果仍是AS等界面活性劑,甚至對人體和環境影響依舊沒有兩樣,並不因成分摻入有天然油脂而改變界面活性劑原有的性質。所以我們選擇洗劑時,仍儘量以破壞環境少的洗劑為優先考慮,環境的保護需由人人從本身作起。


(四)合成洗劑造成的七大「罪狀」:

 1.皮膚障礙(富貴手、濕疹、尿布疹)。

 2.畸型兒(兔唇、脫腦症)。

 3.溶血作用(再生不良性貧血)。

 4.阻礙酵素作用(破壞粒腺體、肝臟障礙)。

 5.致癌的催化作用。

 6.與有害物質產生相乘作用。

 7.污染水質環境(水質優養化等)。

http://mail.tku.edu.tw/shgau/%E6%95%99%E5%AD%B8%E8%B3%87%E6%BA%90/%E5%A4%A7%E5%AD%B8%E9%83%A8/%E7%92%B0%E5%A2%83%E6%9C%AA%E4%BE%86/%E7%92%B0%E5%A2%83%E6%9C%AA%E4%BE%86/%E5%AD%B8%E7%94%9F%E5%A0%B1%E5%91%8A/88-2%E5%AD%B8%E7%94%9F%E5%A0%B1%E5%91%8A/%E7%92%B0%E5%A2%83%E6%9C%AA%E4%BE%86%E5%A0%B1%E5%91%8A-%E5%AE%B6%E5%BA%AD%E5%BB%A2%E6%B0%B4.htm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蝦+ 維生素C = 砒霜 ?

吃蝦的時候喝橙汁等於自殺

蝦+ 維生素C = 砒霜------- 女孩一夜暴斃臺灣

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 的七孔流血暴斃,一夜之間,就奔赴黃泉, 經過初步驗屍. 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

那砒霜從何而來?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助破案。教授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暴斃之謎便揭曉。

教授說:「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它殺』」大家莫名其妙。

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也會服食「維他命C 」,這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吃蝦本身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她在家吃了都沒有事,但死者卻同時服用了「維他命C」,問題就出在這裏!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通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

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身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即砷酸酐,亦稱五氧化砷),其化學式為(As2O5) ,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即亞砷酸酐),又稱為三氧化二砷,其化學式為(As2O3) ,這就是們俗稱的砒霜!

砒霜有原漿毒作用,能麻痹毛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

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

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當忌食蝦類。

看完後;請不要吝嗇,轉寄給你的同學和親友現在很多飲料裏都有維他命C


網路追追追/維他命C配蝦子=吃砒霜? 專家一笑
2000/05/19 00:00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李小倩同時吃了維他命C片劑和蝦子,結果七孔流血死亡……」,最近網路上流傳著這樣一篇文章,但是專家皆視為無稽之談,請民眾千萬不要當真!

這篇文章以故事筆調,描述一家服裝店老闆突然暴斃,解剖後發現,死者是一名維生素C缺乏症(即壞血病),長期服用維生素C片劑,但是不慎吃了含有「五鉀砷化合物」成分的蝦子,體內產生化學作用而產生俗稱的砒霜,死者因此七孔流血、暴斃身亡。

由於情節完整並指名道姓,文中甚至還藉美國芝加哥大學名義指出,已有研究證實,兩者確實會產生不良化學反應,要民眾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不要吃蝦。作者言之鑿鑿,令許多民眾信以為真,但是醫藥界專家卻是啼笑皆非。

和信致癌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首先質疑說,除非遭到污染,否則蝦類並不會存有五鉀砷之類的重金屬成分;而雖然五鉀砷(As2O5),遇到抗氧化劑維生素C,確實會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As2O5),也就是俗稱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從化學結構式來看是沒有問題。

不過要引起化學作用還必須有其他相關條件配合,例如溫度,陳昭姿認為,食物烹調的溫度並不高,基本上應不至於使兩者產生化學反應。

另外也有營養師主動在網路上發言澄清,網站營養師陳宜宏即指出,他收到的文章更「勁爆」,居然說是有人吃「檸檬蝦」死亡,因為檸檬含有維生素C,而蝦又具五鉀砷成分,陳宜宏說,100公克的檸檬原汁,維生素C僅含43毫克,等於喝超過1000C.C.的檸檬汁,才等於一片500毫克的維他命C片。

在現實生活中,精打細算的老闆,會用多少檸檬汁來煮一盤檸檬蝦?又要用多少蝦子,才夠淬取出足夠的五鉀砷?民眾只要稍微動腦想一想,就不難發現其中的破綻!

而衛生署藥政處也表示,過去不曾警告民眾服用維他命C不能吃蝦,國際上也都沒有類似報告,處長胡幼圃說,「看到這樣的文章,我只會一笑置之,理都不理」,他呼籲民眾對於這類文章當作小說看看就罷,可千萬不要信以為真。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砷-砷-砷-

炸雞塊與砷
◎ 劉培柏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炸油事件中,北縣消保官檢驗某些知名速食連鎖店使用過的油品,含有致癌物砷,而衛生署和北市衛生局檢測三十多件未用過的新鮮油,都不含砷。如果檢驗都是正確的話,「砷」是如何混進炸油中的呢?

有學者認為炸油中被檢驗出砷,應該和使用的食材雞塊有關。原來,農委會訂定的動物用藥品法規《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之種類及品目》中,允許在雞飼料中添加「洛克沙砷」(Roxarsone)抗菌劑類藥,其為一種有機砷化物,具抗生素和促進生長的作用,國內養禽業者普遍使用。這種有機砷化物的毒性很低,雞食入後,九十五%會以原型排出體外,少量以原型殘留在雞體內,或經肝臟代謝後,成為毒性強的無機砷。排出雞體外的有機砷化物,藉由糞便發酵而轉化成無機砷,污染雞舍土壤、地下水源,甚至進入食物鏈中,再度被雞隻食入。國內炸雞塊的油中,被檢驗到有機砷化物,甚或具致癌性的無機砷,並不會令人感到奇怪的了。因此,一九九九年歐盟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洛克沙砷」作為雞隻的飼料添加用藥物。

這次的砷油事件,會不會是飼料中添加的藥物惹的禍呢?農委會不能袖手旁觀,應速監測養雞場有無濫用?有無遵守停藥期?而衛生署不能有鴕鳥心態,應速檢驗大型速食連鎖店使用的雞塊,是否有砷化物的殘留?才能根本解決炸油中含砷的問題。(作者為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

http://www.nownews.com/2009/07/08/91-2475597.htm

市用油中含無機砷(俗稱砒霜)逾9倍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縣消保官這陣子鍥而不捨追查速食業者的油品,從炸油酸價超標12倍之後,最新檢驗結果又發現,部分麥當勞及達美樂門市用油中含無機砷(俗稱砒霜)逾9倍,令人震驚。專家學者表示,長期累積無機砷易引起慢性中毒,最後恐會導致全身性病變。

根據文獻報告指出,一天中若攝取5、60微克以上的無機砷,長期累積恐引發皮膚癌、肺癌、腎臟癌、肝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惡性腫瘤,所引起的慢性中毒,還可能導致烏腳病、心肌梗塞、腦梗塞、粥狀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白內障、陽痿及周邊神經病變,不容小覷。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今天表示,如果炸油當中含有1ppm砷,炸出的食物中每100公克就可能含有100微克砷,換言之,若民眾吃進100公克的炸雞、薯條,鏡有超量的砷會下肚,罹癌風險自然提高。他也大力呼籲,衛生署應該盡速針對速食業者炸油展開大規模調查,若未確定原因前,應下令這些速食業者歇業,以維護民眾食用的安全。

林杰樑警告,炸油中如果含有1ppm砷,所炸出來食物,每100公克就可能含有100微克砷,只要吃100公克的炸雞、薯條,就可能吃下超量的砷。若三餐都吃這類油炸食品,罹癌風險相當高。

國際公認無機砷專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則表示,砷是地殼表面含量排名第20名的重金屬,人類每天平均喝2、3公升的水,而食用油攝取量每天頂多才20微升,如果飲水的無機砷標準是10ppb(0.01ppm),根據衛生署訂定現行摽準,每天飲食中無機砷以0.1ppm為上限應屬合理。

陳建仁指出,油炸油被檢出含無機砷,除了炸油本身有問題之外,還可能來自鍋具溶出無機砷,不過後者機率較低,他表示,玻璃溶出無機砷的機率,會比鋼鐵或塑膠製品高出許多。

不過,林杰樑仍呼籲,為避免減少致癌風險,應該盡量減少三餐都吃油炸物的機會。

砷怎會在油裡

速食炸油驗出砷 超標11倍
台北縣上個月抽檢土城、永和七家速食店炸油,昨天繼續公布化驗結果,其中麥當勞土城市金城店(上圖)、中央店,以及達美樂永和市中正店的油品被驗出含重金屬「砷」。炸油怎麼會含有砷?縣府衛生局初步懷疑可能與炸油的酸價值過高有關連,仍須進一步科學驗證。(記者蔡偉祺攝)
麥當勞達美樂 三門市上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8/today-t1.htm

〔記者曾德峰、王昶閔、楊雅民/綜合報導〕台北縣法制局昨公布上個月二十一日、二十七日抽檢速食業者油品化驗結果,其中麥當勞土城市金城店、中央店,以及達美樂永和市中正店的油品被驗出含重金屬「砷」,分別超過國家標準值九倍到十一倍。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怒批,無機砷即砒霜,是一級人類致癌物,超標十倍實在太過份,應儘速由國家級檢驗單位複驗,若查證屬實,業者應受嚴厲譴責,「甚至全面關門」。

林杰樑說,炸油中含有無機砷濃度高於1ppm,對長期吃速食民眾的健康危害,恐怕不低於長期飲用含砷地下水,呼籲檢調單位立即介入調查,追查油品含砷原因,以及為何含如此高量的致癌物?衛生署也認為砷含量高到不可思議,將進一步確認檢驗無誤,並設法釐清砷來源。

北縣府衛生局說,經與衛生署研議,初步研判不是原油含砷,而是加溫後的油品含砷,至於砷到底來自何處?有待釐清,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如果沒有改善,將依法處以六萬元到三十萬元罰款。

負責這次抽驗的台北縣消保官楊舜惠說,看到送驗報告也嚇一大跳,檢驗公司為了讓化驗結果不失真,還特別停下其他化驗工作,結果出來後也請學者專家重複確認。

砷是致癌物質 油品怎會有

台北縣衛生局副局長黃文魁說,炸油含有重金屬砷,想要釐清污染源,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初步懷疑可能與炸油炸太久的酸價值過高有關連,仍須進一步科學驗證。

台北縣消保官上個月抽檢土城、永和七家速食店炸油,繼上週公布酸價值後,昨天繼續公布所有化驗項目,發現三家店含有重金屬砷,分別是麥當勞土城市金城店含砷0.923ppm(百萬分之一)、麥當勞土城市中央店1.038ppm、達美樂永和市中正店1.105ppm。依我國食用油脂衛生標準,砷總量(有機砷與無機砷總和)濃度不能超過0.1ppm。

麥當勞:送SGS未驗出

麥當勞公關部協理曹昌傑解釋,該公司六月二十二日也同步將台北縣衛生局在土城和永和三家門市稽查的同一槽油品,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沒有驗出含重金屬,將了解是否有誤差範圍。達美樂披薩則表示,炸油未使用前的原油,廠商所檢附的檢驗報告全都是合格的,為何會被北縣衛生局檢出含有重金屬,內部已抽樣送SGS檢驗調查原因。兩家代表說,將評估是否在十五天期限內申請複驗。

另外,北縣所抽驗的七家速食店,油品中還全都驗出含有致癌物的丙烯醯胺,但國內並未訂出食品中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指出,油品驗出含有砷、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建議消費者在廠商未改進及國家標準未改善、訂立前,為了自身健康,盡量減少食用速食店油炸食品。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接吻的時候請注意-蓋普丹的農藥殺菌劑

有一種叫蓋普丹的農藥殺菌劑,它對人類的毒性和大家吃的食鹽、女生塗的口紅差不多。
還有一種殺蟲劑的成分叫巴拉松,它的毒性比指甲油還要低呢!

不知道是該是高興農藥毒性不強;
還是擔心吃太多口紅
毒物試驗所
毒奶 三聚氰胺 與有機栽培

有機栽培如果用含有三聚氰胺(有機)的牛奶施肥---結果會怎樣?
三聚氰胺既然是有機的為何有毒?

吃了三聚氰胺毒奶飼料的有機豬-牠的腎會不會結石?

那吃這樣豬的坐月子麻油腰子---
會不會將毒物分泌到出生嬰兒每天喝的媽媽母奶裡?

上面未知以下是已知的

媽媽的排毒機制----- 戴奧辛母奶
戴奧辛會長期停留在人體的脂肪中-透過分泌母奶媽媽可以排毒
母奶中脂肪中的戴奧辛可釋出排出體外

戴奧辛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戴奧辛負荷量 台灣為日本17倍 美國271倍
---戴奧辛是有機的??????---





這樣說明逃難式的有機是行不通的

不可能只管生產無毒蔬菜--不管有工業毒污染生產

這是個生態食物鏈---我們製造的一對會濃縮吃回來-送給下一代

且不用付遺產稅--更沒辦法拋棄繼承 所以才要更宏觀的生態農業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無尾熊的與毒共舞--細菌共生學--吃糞--吃土

無尾熊這種可愛温馴的動物,不好動,也不喝水,終其一生幾乎都生活在油加利樹上,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十九個小時在睡覺或休息,其餘的五個小時在進食
無尾熊幾乎只食用桉樹(尤加利樹)的葉子,同時因為桉樹葉含有大量的水分(約50%),無尾熊幾乎從不喝水,這也是它的土著名字的來源。

桉樹具有毒性

首先由肝臟停止毒性作用以備排泄,再讓無尾熊較大的盲腸汲取食物裏僅含的低量營養。
由解剖學來看,無尾熊的盲腸約體長的三倍,是全腸的20%,
盲腸中所容納的更多微生物幫助消化系統有效率地汲取葉中養份。

雌無尾熊通常一胎只生一隻,初生的幼兒長的可不怎麼好看,只有零點六公分長,光溜溜的,無毛,無耳,尚未開眼,乍看就像一隻蛆,待在媽媽的袋子裏吮着乳汁約六個月,等所有器官長全後,才爬出袋子,媽媽會把寶寶負在背上,又過了六個月幼獸才自己覓食,發育完成到交配期,差不多是三四歲了。

小無尾熊學習採食尤加利樹葉及其消化系統的發育皆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段時間的營養就暫時由母奶來供應,這也是此種緊密的母子關係能維持許久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剛出育兒袋的小無尾熊,會有一種特別的食糞行為。小無尾熊會舔舐母親的肛門口刺激排出半固態狀的「軟糞」(pap) 。由於軟糞中具有比一般糞便更高的水分和大量的細菌,

故軟糞的攝食對小無尾熊非常重要,可以提供小無尾熊某些能消化、代謝和解毒尤加利樹葉成分的微生物
  有時也會發現無尾熊有攝食少量土壤的行為,因為某些維持身體正常運作所必須的礦物質是無法靠攝食樹葉而得到的,必須藉由土壤補充。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有機變無毒 無毒又會變什麼?

台灣成為無毒農業島正在起飛

(轉載自2009-03-09 中廣新聞 劉敏娟報導)



  黑心食品、農藥過量事件層出不窮,民眾吃這個也怕、吃那個也擔心,政府推動的「無毒農業島」政策此時值得民眾多加了解!可能許多人不知道,

政府在農業政策提出的三大遠景。

  包括
第一、將引領台灣在五十年內建設為「無毒農業島」。
第二、四年內讓台灣每戶農家所得突破新台幣百萬元。
第三、十年內建設4000個農村社區,成為美麗恬靜的家園。

  雖然台灣經濟面臨困頓,但是馬政府在農業方面推行的「無毒農業島」政策還是積極進行中,以花蓮為例,花蓮從民國93年開始,排除萬難發展「無毒農業」,一開始只有32戶無毒示範戶,到目前已經擴大到368戶,花蓮的無毒品牌和成功經驗在國內有口皆碑,更吸引許多國內外團體到花蓮取經參訪。

  儘管無毒的商機似乎潛力無窮,但是產值產能比率仍然偏低,據了解,國內的有機產品九成以上從國外進口,國內生產銷售額只有不到一成,也就是有機產品的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台灣近三年來的有機銷售額大約200億元,國內產量只有不到一成,又以花蓮有機農產品銷售額14億元最多,也就代表國內外的有機市場都還處在藍海區,可以盡量開拓行銷!因此,花蓮縣府配合中央「無毒農業島」政策,今年的新目標就是推動「無毒農業專區」。

  花蓮縣府農業發展處長陳德惠說明(T):「以前無毒示範戶會受到鄰近土地的汙染,今年嘗試推行「無毒農業專區」,屬於示範鼓勵性質,由農會提報至少面積20公頃的專區,它是一個大面積、完整的無毒區塊,政府會在區內灌溉排水設施、對外通行、生產資材以及檢驗等各方面給予協助。」

  花蓮無毒農業專區初期目標希望遴選出10區,遴選作業已經展開,但是公部門提供的協助與資源並非毫無限制,陳德惠處長說明設立無毒專區的條件。

  
第一個必須經過遴選,農會願意輔導、附近農民、產銷班都願意配合;
第二點:縣府會訂定退場機制,也就是輔導是有期限性的,縣府輔導三、五年後,讓專區成熟後,由農會輔導行銷,或能自力行銷,此
時,縣府便會退場,將有限的經費放在其他專區使用。

  陳德惠處長表示,無毒農業專區是今年花蓮推展健康農業的新方向,基層農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農會負責維護管理,而且更重要的責任是協助專區農民行銷推廣,所需要的經費,我們也會給予支持!
花蓮無毒農業專區政策已經啟動,基層農民還不太了解,因此,農業發展處初期會選定較有經驗以及具規模的農業區,認真札實的推動。

  最早引領風潮,帶領農會同仁天天拔草栽種有機作物的壽豐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示 農會總幹事是否願意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們壽豐已經有示範田,當然願意配合!

不過有機栽培確實比較困難,過去台塑王永慶先生也打算經營20公頃有機園區,但是據了解,花了一億元之,還是無法營造起來,最後改為(吉園圃),主要是沒有經驗---(是嗎?),但是農會有技術、經驗輔導農民,壽豐農會一直以來教育農民,在技術面、心理面克服農民的障礙,目前壽豐鄉已經有30、40公頃的有機農田,未來希望利用休耕地,輔導更多農業尖兵加入無毒領域

政府的農業目標是建立台灣成為無毒農業島,

花蓮區農改場楊大吉博士建議,

首要之務應該先釐清「無毒 」的定義,因為環境中其實處處充斥有毒物質,

不過目前無毒已經成為一種台灣民眾認同的品牌,也是健康農業的代名詞,推行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對土地更友善,也可以讓所有人吃的更健康,值得農民和民眾多多了解與支持,最後提醒有興趣想加入無毒專區的農友,也歡迎和花蓮縣農業發展處或各地農會聯絡。

     (轉載自2009-03-09 中廣新聞 劉敏娟報導)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消基會挫敗了嗎?--為何白菜含毒?

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648
消基會挫敗了嗎? 發佈日期: 2006.04.18附件

消基會挫敗了嗎?
由有機蔬菜檢測判決談起


今日,針對有機蔬菜農民控告消基會檢驗報告一事,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消基會必須賠償農民損失並登報致歉。
針對此判決內容,消基會嚴正聲明如下:
1. 法院對於事實認定有基本錯誤:
法院在判決理由內表示:「青江菜之檢驗結果所作之結論為合格,而非被上訴人於其消費者報導專篇報導及其記者會所公佈之不合格」;就此,消基會認為法院認定並非事實,顯有誤會。
依據消基會新聞稿與及其出版物「消費者報導」雜誌,消基會僅指出10件樣品中,有3件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殘留,但未超過食品衛生標準的殘留農藥,消基會就此報告評論從未使用「不合格」字眼。
該新聞稿內容為:「青江菜部分:10件中,有3件樣品檢出殘留但未超過食品衛生標準的殘留農藥,分別為:編號8號「大福」優質有機蔬果(購自台北都會區農產品直銷中心)、9號「旺來」有機農產品(購自棉花田)及10號「中青」生鮮(購自新光三越)。
因此,消基會表示,由上述敘述文字可以看出台灣高等法院確實並未依據訴訟內的卷證資料,加以確實認定,以致發生錯誤判斷。
2. 消基會是委託獲得CNLA認證的財團法人台北市?公農業產銷基金會農業檢驗中心進行檢驗;該實驗室曾經接受委託的檢驗計畫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進口蔬果殘留農藥檢驗計畫」、衛生署「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視計畫」、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農業振興方案─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等,因此,不只是消基會委託該檢驗中心,政府很多把關計畫也是委託該單位,顯見該實驗室的檢驗品質應可確認,消基會在委託過程中,並無草率之處。
3. 消基會進行檢驗的方法完全係依據國家標準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公告的方法進行,方法嚴謹,並無不當。
4. 該次實驗係在同一環境、人員、方法、樣品等條件檢測,因此,10件青江菜,有3件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殘留,其餘未檢出,即可顯示出沒有所謂的「干擾物質」。而訴訟過程中,?公農業產銷基金會農業檢驗中心提出該實驗室所有過去曾經進行過的青江菜檢驗報告,均未見干擾物質,可再為證明。
因此,消基會將於法定期限內上訴第三審,請求最高法院廢棄二審判決,重為適法的判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有機農產品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 首頁 >

--------------------------------------------------------------------------------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11-monitor-2&Category=0

有機農產品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
之十八件樣品複驗結果說明




一、 九十三年五月有機農產品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之十八件樣品,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以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分析,確定非「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殘留。



二、 即日起有機農產品中十字花科作物「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檢測方法,仍以比色法及頂空採樣氣相層析法檢測二硫化碳之方式執行。檢測結果低於1ppm以下者暫時視為未檢出,高於1ppm者以原樣品清洗後之樣品作對照,若無差異,亦視為未檢出,必要時以高效液相層析法確認。



三、 有關部分植物體中存在之「硫醣苷」會造成「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檢驗干擾原因:



硫醣苷(glucosinolates,或thioglucoside)的種類很多,它們具有一共同結構。即具有側鏈R及硫原子連接D-葡萄糖及thiohydroxamate-O-sulphate。早期硫醣?常以俗名命名,直到1961年,才有系統化命名,即側鏈R的結構加於硫醣苷之前。

由於側鏈R的不同,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種硫醣苷,普遍存在部份植物中,而以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蔬菜為最多,如:結球白菜、不結球白菜(油菜、青江菜、芥藍、小白菜)、花椰菜、甘藍、球莖甘藍(大頭菜)、抱子甘藍、蘿蔔、蕪菁、芥菜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加酸反應時常會釋出二硫化碳(CS2),因此在檢測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菌劑時常會造成干擾。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備註:依據九十三年六月卅日藥試殘字第0九三二五0四六七五號函送六月廿九日九十三年度有機農產品檢出「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說明會會議紀錄辦理。


有機蔬菜中有機硫黃劑殘留檢驗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11-monitor-3&Category=0


有機蔬菜農藥殘留檢驗報告二度上消費者報導,檢出藥劑都是「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菌劑,也就是俗稱的「有機硫黃」。有機硫黃與硫黃粉不一樣,硫黃粉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病蟲害防治藥劑,硫黃粉殺菌作用是微生物和硫黃粉接觸後硫元素進入細胞內電子傳遞系統,被還原成硫化氫,而與多種蛋白質結合,造成傷害而致死,當溫度高於25℃以上時硫黃粉還有薰蒸效果,有助於防治露菌病。有機硫黃殺菌劑則包括富爾邦、得恩地、免得爛、錳乃浦、鋅乃浦、鋅錳乃浦、甲基鋅乃浦等,最有名的是原羅門哈斯公司所生產的鋅錳乃浦80%可濕性粉劑「大生45」,一般農民稱之「大生粉」。該類藥劑屬ethylenebisdithiocarbamates(EBDCs)類,「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名稱即由此而來。此類化合物分解生成異硫氰根(-N=C=S)與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上的-SH作用,使蛋白質失去功能,另外重金屬元素部分在細胞內與酵素蛋白質產生鉗合作用(Chelation) 也促進殺菌效力。由於效果好且不易產生抗藥性,防治範圍廣,且對生物的毒性低,不論單劑或混合劑使用非常普遍。該類藥劑於1950年代問世以來,至今仍為使用量最大之殺菌劑。
「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的分析方法有三種。最早且最普遍使用的是由Dr. G. E .Keppel於1969年發表的比色法。即將藥劑在酸性基質中加熱生成二硫化碳(CS2)氣體,導入含胺類及醋酸銅的溶液中形成黃色錯合物,再以435nm波長光譜儀偵測。這個方法於1980年左右公告為國家標準檢驗方法,無法區分不同類之「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藥劑,且在分析過程中必須加入去除含硫化物之干擾物等吸附管或吸附劑之步驟,部分蔬菜如乾香菇、洋蔥、蘿蔔類易造成干擾。第二種方法為頂空進樣層析法,前處理原理相同,將生成之二硫化碳直接進入層析儀,利用火焰光量檢出器附硫濾片393nm波長檢出。此方法於2000年公告為國家標準檢驗法,較前一種方法快速且可避免多數干擾。第三種方法為高效液相層析法,即以鉗合劑鉗合金屬離子,再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離子甲基化,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檢測,這個方法可以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區分為四組分析,且不受硫化物等干擾,唯分析步驟繁難,需有經驗分析者始能為之。該方法於2003年公告為國家標準檢驗法。
在比色法普遍被使用時,因干擾所造成的問題即時時被提及。除了作物中含硫化物以外,十字花科蔬菜中尤以云苔屬作物如花椰菜、蕪菁甘藍等,普遍存在的硫醣苷類化合物,容易經植物體內酵素反應產生硫氰化物,在比色法之分析中產生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菌劑相同之呈色反應,造成假性之檢出結果。

這三種方法的檢出差異性可利用93年5月採樣送檢之200件有機樣品分析來進行比對。200件樣品以比色法檢驗呈現正反應者有29件,將此29件樣品利用頂空進樣層析法複驗有檢出者為18件,18件樣品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檢測後,證實全未有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菌劑之殘留。

為了讓三種方法的運用能補長截短,我們建議針對有機蔬菜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殘留分析,若以比色法分析有檢出,可先比對清洗前後是否有差異,因有機硫黃殺菌劑為非系統性藥劑,非常容易經由清洗去除之。若無差異則可能是植物體含干擾成分,再用高效液相層析法確認之。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關於有機蔬菜殘毒事件
87 年 12 月消費者報導雜誌登出〈有機蔬菜照樣噴農藥〉訊息之後,引起不小的反應,基金會也經常接到查詢電話。本事件雖暫時告一段落,但有關細節部分與真相如何仍像一團迷霧,尚未有一定論。

本次被消基會抽檢出有機蔬菜含有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陶斯松、歐殺松等農藥。其中,有一位即將獲得基金會認定實施者經抽驗的檢體有空心菜與小白菜,其中小白菜被驗出含有 0.31 ppm 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此事件經披露之後,該農戶與本會均甚為震驚。緣據本會、留公基金會各項資料顯示與檢定員這兩年多來與該農戶接觸情形,均認不應該有此現象發生。因此;基金會檢定員與該農戶乃著手調查 問題癥結。

  正巧在該事件發生之前,基金會正好於中興大學農推中心舉辦兩梯次有機農作物植物保護訓練班,從中獲悉某些蘇力菌被摻有農藥的訊息,本會檢定員一時好奇,乃隨機抽驗而經證實確有其事。因此,本會乃回頭再查詢該農戶使用蘇力菌情形,初步判斷問題癥結可能出在蘇力菌的成份相當高。此段期間,該農戶也洽請消基會、農業改良場與農政機關人員前往現場瞭解實情與採樣,大部分人對於該農場的運作情形均持肯定看法。

消基會人員為證實蘇力菌是否有問題?曾先後兩次將蘇力菌送往某農藥檢驗單位檢驗,經檢出確實含有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 ( a.0.8 ppm, b.0.7 ppm)與加保扶 ( a.2ppm,b.l.7 ppm ),而本會為慎重起見,亦將同廠牌同地點購買蘇力菌送往某檢驗單位檢驗,然其結果卻與消基會的結果迥然不同。至今,仍是一團迷霧,尚未有一結論。近期消基會將邀集政府相關機關、農業界、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針對以下 幾個議題共同研討因應之道:

1.
目前國內之有機生產方式,有那些困境?

2.
〈蘇力菌〉添加農藥疑雲探討與解決之道。

3.
推動〈有機農產品〉與〈準確性(或過渡期)有機農產品〉的分級、分價與分別包裝、標示制度的可行性探討 。



4.
如何教導民眾正確的有機蔬菜消費觀?




資料來源:李美雲,「專刊」,大地的心,第11期,88年 2月號,MOA自然農法

雞糞含砷

96年7月18日
  聯合報第3版
標題: 養雞協會:雞肉未檢測出含砷。(A3版)
內容: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理事長廖富正說,沒聽過雞飼料含「洛克沙生」添加劑的事,因雞農買的是事先摻配好的完全飼料,到底加了哪些東西,雞農不見得都知情,但肯定是合法飼料。他強調,雞肉上市前都有安全檢測,且都未被檢出砷殘留,對雞肉安全,消費者可以放心。廖富正認為,飼料中的洛克沙生導致雞糞含砷,這是一項科學新發現,農民很難即時知道;如果對環境有汙染疑慮,他建議政府不妨另找替代品,禁用洛克沙生。《洛克沙生》洛克沙生(Roxarsone)有控制感染、殺菌、增加抵抗力及增加豬、雞體重的功效,特別是對雞、豬腸道寄生蟲的抑制和殺滅效果良好,效果類似抗生素。它屬於有機砷制劑的飼料添加劑,在美國、中國大陸等大量養雞國家頗受歡迎,國內也可輕易買到。大陸學術界已多次檢驗發現雞肉的洛克沙生殘留過量,警告應謹慎使用這項添加劑,確保人體健康。
http://www.tlri.gov.tw/Info/News_Detail.asp?RID=12006
砷就是砒霜阿

============================
吃洛克沙生,雞糞含砷http://www.tlri.gov.tw/Info/News_Detail.asp?RID=12014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07.07.18 03:27 am


農民常用有機又便宜的雞糞取代化學肥料栽培農作物,理應對土地較為友善,但最新研究證實,如果雞吃了「洛克沙生」這類含有機砷的飼料添加劑,排出的含砷糞便經堆肥等厭氧發酵過程,無毒的有機砷極易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透過農作物、養殖魚蝦、地下水等食物鏈進入人體,不僅嚴重毒害環境,也增加人體致癌、罹患烏腳病等風險。

砷是重金屬,也是已知的致癌物,包括肺癌、肝癌等七種癌症和砷有關。台灣從北到南(宜蘭、嘉南、高屏)也曾發生民眾飲用含砷水而罹患烏腳病的慘痛經驗。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三年前完成「台灣畜產廢棄物及以畜產廢棄物製成之堆肥中砷的含量與物種組成」調查發現,在國內各地採集的五十六個豬、雞糞及其堆肥樣本中,證實其中不但都含有砷,且分析雞糞樣本中的砷,約百分之七十四來自洛克沙生,濃度和世界各國檢驗結果相當,證明洛克沙生是雞糞含砷的主要來源。

執行這項研究的中央大學大氣系副研究員許桂榮說,為了防止禽畜染病,大宗雞豬飼養場合法使用洛克沙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警告,這些砷可能被農作物吸收、進入河川等地表水或滲入地下水,透過食物鏈和飲用地下水而影響人體健康,相關單位應重視此問題,並採取必要措施。

國內每年養雞量約一億三千萬隻,許桂榮推估,每年約有四點五到十一點三噸的砷透過雞糞肥進入土壤和地下水,這還不含豬糞所排放的砷。

不過,礙於研究經費限制,農地使用含砷的雞糞肥,以及養殖池使用含砷的地下水之後,土壤、地下水和農作物、養殖魚蝦體內因此含砷的濃度,至今缺乏調查報告與健康風險評估,令學者憂心,消費者也無從防範。

國外獸醫與環工界已積極調查含有機砷飼料添加劑的後遺症。六年前,美國學者調查一處每年養六億隻雞的地區,把雞糞製成堆肥用在農地上,估計每年就有廿至五十噸的砷進入土壤、地下水和河川中。

日期: 96年7月18日
  聯合報第3版
標題: 洛克沙生,知名期刊建議禁用。(A3版)
內容: 國內農田常用雞糞當有機肥料,不過,今年二月出版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指出,雞吃了摻有「洛克沙生(roxarsone)」等飼料添加劑,排放的雞糞中會含有機砷,在厭氧的環境(如堆肥過程)下,不到十天,這些無毒的有機砷即可轉為毒性高的無機砷;農田裡大量使用這種雞糞肥,將提高環境與人砷中毒的風險,因此該刊具體建議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禁用洛克沙生。「環境科學與技術」是國際知名的環境工程期刊,由美國與西班牙生化教授群聯合宣告雞糞含砷這項新發現。他們指出,洛克沙生含有機砷,雞吃了洛克沙生,大部分會藉糞便排出,但雞糞的有機砷只要和常見的厭氧菌「莢膜桿菌屬」結合,不到十就能把有機砷轉化為無機、毒性高的「五價砷」;若條件允許,五價砷也能還原為毒性更強的三價砷。學者指出,兩種無機砷毒性相差約一百倍。報告強調,砷毒的轉化機制須在「厭氧」環境下進行。有些細菌、微生物必須在幾乎無氧的狀態下,才能生長、作用,水田和雞糞堆肥的腐熟過程,就是標準的厭氧環境。這項發現挑戰當前農委會積極推廣雞糞堆肥的政策。

2008年11月25日 上午 2:01

日期: 93年7月27日
  自由時報第7版
標題: 生雞糞未經發酵,蠅卵寄生,農改場指就算是熟雞糞,也會殘留抗生素、重金屬
內容: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副研究員李國明指出,「生雞糞」未經過發酵分解,會有大量病蟲、蒼蠅繁殖;「熟雞糞」經過貯存發酵,發酵過程會產生高溫殺菌並減少臭味,這是兩者的差異;但不管是生雞糞或熟雞糞,雞排洩殘留的抗生素及重金屬都讓人憂心。李國明表示,生雞糞是未經處理的「新鮮」雞糞,直接裝袋就賣給農民,排洩物會寄生大量病蟲、蒼蠅的卵,施用作為肥料,菜園就成為溫床,會導致蒼蠅飛舞、病蟲孳生,對環境有很大危害,因此農改場向來反對使用生雞糞。至於熟雞糞,李國明指出,須經過貯存堆置及發酵分解,發酵過程會產生高溫殺菌,堆置時間約需一個月,經過這樣的程序,就能減少蒼蠅或病蟲卵的孵化,「但要完全杜絕蒼蠅問題,還是不可能」。農改場建議雞糞要製成有機肥應加入氰氮化鈣,更具有除臭及殺菌效果,而施肥後應掩埋或蓋上黑布阻絕,才能有效減少蒼蠅問題。宜蘭縣府林務課長林枝興則指出,菜農也知道熟雞糞對環境影響較小,但熟雞糞一公斤要十元至十二元,生雞糞只要四元、五元,基於成本考慮,當然選擇使用生雞糞,而且生雞糞的肥效比較高。雞糞是排洩物,會有飼料或藥物中的抗生素及重金屬殘留,李國明及林枝興都坦言,就算經過發酵分解,也無法完全去除這些殘留物,因此,用雞糞作為肥料,葉菜或果樹是否會受到影響,誰也不敢保證,攻府應正視這個問題。a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電子業忙什麼? 為何歐盟從有機農業提升到生態國家之生態農業?

(作者是工研院能環所/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轉摘自【2008/08/10 經濟日報】

近幾年全球氣候異常現象頻傳,使大家關心溫室效應節能減碳議題;而新興國家快速發展,原油等基本物料價格大福提高,讓大家正視地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需要節省資源的使用。從愈來愈多人記得關燈、拔插頭、自備環保袋、環保筷等可以證明,節能環保已經從宣傳口號,慢慢轉化為可落實於生活中的行動。

而在更早之前,電子業就開始受到許多環保法規的管制與環保團體的監督,電子業也自覺需要為環保付出更多的行動。因此近十年來,電子業整體供應鏈為「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廢棄產品回收」及「節能減碳」等能環議題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電子產品使用電力,與溫室效應有很大關係。電子產品是科技與流行時尚的指標,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不停的追求流行下,製造了大量電子廢棄物。聯合國環境計畫(Unep)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會產生5,000萬噸以上電子廢棄物;這些富裕國家產生的廢棄物,絕大部分被送往貧窮國家處理,過去是中國與印度,近年中國、印度快速興起,管理規章趨嚴,愈來愈多廢棄物被送往非洲處理。

電子廢棄物若經由妥善處理,對環境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真正處理電子廢棄物的貧窮國家,都以最簡陋的露天燃燒或河邊酸洗方式處理並獲得銅;燃燒的濃煙曾造成阿比尚(象牙海岸的首都)至少死亡十人,並讓7萬多人需要尋求醫療;酸洗廢液流入河川、土壤更讓水質與大地受到汙染;而他們取得值錢的材質後,其他部分就任意掩埋或丟棄,讓大地再次受到傷害。所以電子產品被要求禁用/限用有害物質,以免產品在廢棄後遭不當處理時造成嚴重汙染問題。


有害物質限用 歐盟積極


法規是最直接可促成有害物質禁用/限用的政策工具,歐盟在這方面最為積極,2003年公告的RoHS指令,對電子業影響最為深遠;RoHS指令要求電子電機產品中不得含鉛、鎘、汞、六價鉻、聚溴二苯醚(PBDEs)及聚溴聯苯(PBBs)等六種有害物質。

若將電子產品所含之物質清單(BOM表)展開,常含有成百上千種物質,要透過一層又一層的供應商取得所有材料不含這六種有害物質的證明文件,確保產品符合要求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因此,從2003年RoHS指令公告到2006年7月執行在電子業供應鏈掀起軒然大波,廠商從不知所措到完成材質盤查提供證明文件給客戶,電子廠商逐步建立了綠色材料管理能力。亞洲是電子產品最大製造基地,因此台灣、中國、日本及韓國受影響最大;而中國、日本及韓國也比照歐盟訂定RoHS指令,管制內容與歐盟大同小異,欲輸入這三個國家銷售的產品都需符合指令要求。

不管是環保理念的提升或是貿易報復的手段,RoHS指令已經讓電子業無害化設計走向全球共同標準,可以預期未來歐盟將繼續增加限制項目,而其他國家、地區也會持續跟進。最明顯的例子是挪威的PoHS;挪威不是歐盟會員國,他們在2007年6月提出消費性產品在生產、進出口及銷售時,每一均質材料的有害物質含量不得超過法令規定的限值。相較於RoHS指令PoHS的涵蓋範圍更廣,包含所有消費性產品;限制物質較多共有18項,其中只有鉛(Pb)與鎘(Cd)兩項限用物質與RoHS相同,在含量限制上也更為嚴格。

而歐盟「化學品之註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以下簡稱REACH)則是將物質管制推向另一個境界。原因是以往某一化學物質只要沒有證據顯示它是危險的,那麼它就是安全的;而REACH制度則認為,任何化學物質在尚未證明其是否存在危險前,它就是不安全的。

相較於RoHS指令管制電子電機產品,REACH管理重點則是原料;由於化學品之運用範圍廣,大部分製造業都有化學品的需求,因此無論是上游的化學品製造商、產品製造商甚至到下游的貿易商,都會受到此法令的影響,只差別在影響時程的不同。

依法國化學工業公會調查報告,REACH實施後衝擊較大的產業,包括半導體電子業、汽車零組件、鋼鐵製品、紡品、橡膠業及塑膠業等,其中半導體業使用之化學物質,未來隨REACH各階段工作的推動,將有10%至40%之電子業化學物質要被更換掉;如何找到適合又能穩定供貨的替代物?是許多產業要共同努力的目標。目前REACH只先規範生產化學品的廠商,之後才會陸續規範產品廠商;但是REACH法規相當複雜,企業內部必須先了解規範內容,才能確實執行。


規範生產責任 節能減碳


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只是邁向綠色電子產品的第一步,要求生產者回收廢棄產品的「延長生產者責任制度」已從歐盟開始執行。歐盟在2003年公布RoHS指令同時也公布WEEE指令,規範生產者在產品廢棄時需負起回收責任,並規定每類產品的回收率讓資源可以循環再利用。要達到WEEE規定的回收率並不困難,但是回收處理實務上並非如此。舉例而言,所有塑膠都可以回收,但是牽涉到回收技術的難易度與再生料市場價值,所以實際上塑膠無法做到全面回收。

此外,人工拆解占總處理本很重要一部分,因此是否易拆解也影響真實回收率。因此,產品在設計時就考慮日後廢棄回收時材質是否容易回收再利用?是否仍易拆解?從珍惜資源的觀點儘量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當產品停產後能持續數年提供該零件;在不影響產品性能下適量添加二次料,這些都是電子業努力的目標。

溫室效應無疑是目前最火熱的環保議題。國際間有多項與節能減碳相關計畫,例如英國非營利組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是由全球各大投資法人合作發起,向國際間大型企業集團要求盤查並公開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處理氣候相關之投資風險與機會的因應策略報告。而另一個全球性組織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則與CDP合作,由他們為供應鏈領導聯盟調查團體內成員公司供貨商的碳排放情況,並據此訊息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

雖然我國並非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國內廠商仍會收到國際組織和客戶的調查表,因此廠商已陸續展開溫室氣體盤查工作。除了溫室氣體盤查與投入製程排放減量外,產品節能設計是另一項重點。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龍頭廠英特爾發起電腦產業拯救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Savers Computing Initiatives, CSCI)訂定了嚴格的電腦和零組件能源效率標準,邀請全球製造商生產具電源使用效益的電腦和元件。透過上下游廠商協同研發可以降低各廠風險,因此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75家企業及組織參與此計畫,目標在西元2010年降低50%的電腦耗電量。


綠色電子產品 大勢所趨


當還沒有一大堆管制產品的環保法規時,市面上就有一些環保標章產品,因為環保標章產品售價常略高於一般產品,在市場上總是曲高和寡,因此政府的綠色採購是廠商生產綠色電子產品的重大誘因。美國環保署公布的「電子產品環境評估工具」(The 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EPEAT)依減少/削減對環境有害物質的使用、原材料選擇、產品最終設計、延長產品生命周期、能源節約、產品使用後廢棄管理、企業執行績效及產品包裝等環保設計準則將產品區分為銅牌、銀牌與金牌,廠商採線上註冊方式自我宣告,作為供應商、通路商與消費者購買參考。

美國政府規定聯邦機構採購電器產品時,若該產品項目具備EPEAT規格標準時,其採購量中至少95%需為EPEAT登錄產品。我國政府採購法則是規定,環保標章產品可比相同效能產品增加10%的價差。

過去政府綠色採購和企業形象是促使廠商生產環保產品最大的原因,但是當消費者愈來愈有環保概念後,綠色產品成為主流趨勢。2005年歐盟公布的能源使用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EuP指令)要求生產者在產品開發時就要考慮到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原料使用、製造、配銷、使用、棄置)對環境可能的負面影響,尋求其他可能的替代技術加以改善,以減少資源消耗與汙染排放。這個包括「禁用/限用有害物質」、「廢棄產品回收」及「節能減碳」三大環保理念的環保產品指令,被視為將一統各環保指令的終極指令。

原訂2008年開始執行的EuP指令卻因為各類產品實施方法尚未出爐而將時間一延再延,最主要原因是如何將產品環境衝擊資訊轉換成可量化、而且是產業可以做到的方式,一直未得到歐盟執委會與各利害相關團體之共識。國際大廠為因應一波波的法規管制,已將各種要求項目轉化為綠色採購政策,納入經營決策並要求供應商配合;所以雖然EuP指令實施方法尚未公告,較積極的大廠為了獲得產品環境衝擊數據已經依EuP指令精神對供應商進行產品生命周期盤查; 雖然其難度遠勝於RoHS指令六項有害物質調查,但仍透過採購力持續執行。可預期將有愈來愈多企業對供應商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盤查的要求。

環保種子在培育多年後終於開始發芽,當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的綠色電子產品時,也表示電子業供應鏈在背後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除了給這些廠商掌聲外,也期勉大家請繼續努力。

這文章寫的太好了
農業的戰略思維該當如是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農藥有毒那植物呢?

6 種家中常見的有毒_

吸收毒氣花草

網路轉貼


有毒花草

杜鵑花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會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人中毒後會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重者會引起休克,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蘭花
它所散發出來的香氣如聞之過久,會令人過度興奮而導致失眠。

鬱金香
花中含有毒堿,人和動物在這種花叢中呆上2小時-3小時,就會頭昏腦脹,出現中毒症狀,嚴重者還會使毛髮脫落,家中不宜栽種。

一品紅
全株有毒,特別是莖葉裏的白色汁液會刺激皮膚紅腫,引起過敏反應,如誤食莖、葉,有中毒死亡的危險。

仙人掌
 刺內含有毒汁,人體被刺後會引起皮膚紅腫疼痛、瘙癢等過敏性症狀,導致全身難受,心神不定﹐辦公室內可消除電腦輻射。

馬蹄蓮
花有毒,內含大量草酸鈣結晶和生物鹼等,誤食會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狀。



6種能驅除甲醛污染植物

常春藤
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滅8至10平方米的房間內90%的苯。

吊蘭
吊蘭:24小時內,一盆吊蘭在8至10㎡的房間內可殺死80%的有害物質,吸收86%的甲醛。

月季
月季:能較多地吸收氯化氫、硫化氫、苯酚、乙醚等有害氣體,

虎尾蘭
虎尾蘭:一盆虎尾蘭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間內80%以上多種有害氣體。

龍舌蘭
龍舌蘭: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可消滅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蘆薈
蘆薈:在24小時照明的條件下,可以消滅1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90%的甲醛。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丁基拉草與樂滅草為台灣廣為施用的兩種除草劑,且其在環境中具有安定性高、殘留期長之特性,在水中屬於持久性的污染物。

高級氧化處理程序對除草劑丁基拉草及樂滅草之降解
Photodegradation of Herbicides Butachlor and Oxadiazon Using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研究生: 劉碧松 Bisong Liu
指導教授: 林耀堅 Yaw-Jian Lin
[摘要]
近幾年來,農藥在臺灣的使用量隨著食物需求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丁基拉草與樂滅草為台灣廣為施用的兩種除草劑,且其在環境中具有安定性高、殘留期長之特性,在水中屬於持久性的污染物。利用光解處理農藥等有機污染物質是一種值得開發的技術,因光解為自然環境中污染物降解的重要途徑之一。

而本研究乃利用直接光解與高級氧化處理程序的二氧化鈦光催化法和photo-Fenton程序處理水溶液中的農藥,其中測試的反應參數包括污染物濃度、不同材質的反應器、不同光源、光照時間、H2O2與Fe2+的劑量和pH值,繼而探討其在不同反應情況下,除草劑之光催化降解速率、降解速率常數、半衰期、礦化程度以及降解前後毒性的變化,並將實驗數據資料利用統計軟體Statistix®(V2.0)加以分析及比對其間之關係。由結果發現丁基拉草或樂滅草無論在直接光解或二氧化鈦光催化程序中,當濃度提高,其反應速率亦隨著增加。

在直接光解中,反應器材質以紫外光搭配石英對丁基拉草與樂滅草處理的效果最佳。

而處理方法中,以photo-Fenton對丁基拉草與樂滅草降解的效果最佳。在直接光解與二氧化鈦程序中丁基拉草與樂滅草之濃度會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減少,但其毒性抑制率卻只有些微的變化,
可能為光解所產生之中間產物更具毒性所導致

丁基拉草與樂滅草於直接光解與二氧化鈦程序中,TOC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減少;但在photo-Fenton系統中,TOC卻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可能為中間產物不穩定所造成;
丁基拉草與樂滅草於直接光解與二氧化鈦程序中,其Cl-產量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表示去氯作用為丁基拉草與樂滅草的降解途徑之一。

關鍵字: 丁基拉草、樂滅草、高級氧化處理程序、二氧化鈦、毒性

雷蒙得污染地下水的潛在危險最高

醯胺類除草劑

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選擇性除草劑,其對人畜毒性低、土壤殘毒期短以及除草效果佳,故此類除草劑的市場佔有率頗高。

本篇試驗選擇四種醯胺類除草劑,
拉草(alachlor)、
丁基拉草 (butachlor)、
滅多草 (metolachlor) 和
雷蒙得 (propachlor)

來探討除草劑在不同土壤、不同的處理下降解和吸附的情形;並利用土壤管柱觀察除草劑移動的情形以及利用BAM模式與GWP模式評估除草劑在土壤中的相對移動性和污染地下水的潛能,進而瞭解除草劑施用後在土層中的行為。

孵育試驗結果指出,除草劑的降解速率隨著溫度和水分含量的增高而增加。

大致上來說,4種除草劑中以
丁基拉草的半衰期最短約6.9天,
拉草約8.6天和雷蒙得約9.4天居次,
而滅多草最長約22.8天;

而在3種土壤中,福頭崙壤土中除草劑的降解速率最快,獅頭砂質壤土次之,三角林黏壤土略慢,以丁基拉草為例其半衰期分別為6.9、11.9和13.0天。

而在任一種滅菌土壤中,相對於未滅菌的土壤,除草劑的降解速率則都減慢很多,顯示微生物降解作用會影響除草劑的殘留

在吸附動力試驗中,所有的除草劑皆在4小時內就幾乎達到吸附平衡。而在等溫吸附試驗裡,以丁基拉草被吸附程度最大,雷蒙得的吸附程度最小,而且除草劑在土壤 — 水相中的吸附作用都隨著溫度的增高而增加,並符合Linear方程式和Freundlich方程式,其中以Freundlich方程式來描述除草劑的吸附情形最為合適。

而除草劑在土壤中移動的情形,則是在獅頭砂質壤土中的移動最快,在福頭崙壤土中最慢,其除草劑移動的速率與土壤的有機碳含量呈現相反的趨勢。在4種除草劑中則是以雷蒙得的移動速率最快,拉草和滅多草次之,而丁基拉草的移動速率則相當緩慢,幾乎甚少移動,最大濃度在3種土壤中都出現在管柱0 — 10 cm處。

在BAM模式模擬的結果中,除草劑在土層中的分佈情形與土壤管柱淋洗試驗的結果有相同的趨勢。而以GWP模式模擬的結果顯示,

丁基拉草
的移動性不高,到達3 m或10 m的地下水層約需82 ∼ 309年,且其到達地下水層時之殘留量皆為零,故對地下水層污染的可能甚低。然而,

雷蒙得
到達3 m或10 m的地下水層約僅需0.44 ∼ 3.96年,而且其殘留量2.69 ∼ 52.66 % 左右,尤其是在獅頭砂質壤土中,雷蒙得的移動速率最快,而殘留量最高。

故雷蒙得污染地下水的潛在危險最高,並需特別注意在砂質土壤施用時的管理問題。

論文名稱: 醯胺類除草劑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及移動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