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不取亦不放

不取亦不放

  在《經世奇謀》當中,記載了這麼一段話,讓人心生謹惕:
  「北使李諧至南,梁武與之遊歷,至放生處,帝問曰:『彼國亦放生乎?』諧答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慚。」翻作白話的意思就是:北朝的使者李諧出使南朝,梁武帝陪同李諧到處遊玩,來到了放生的地方,梁武帝問李諧:『你們國家也放生嗎?』李諧聽之之後回答:『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梁武帝聽了之後,感到十分慚愧。
  放生,長期以來是宗教團體的重要活動,然而隨意的放生,信徒滿足了輪迴救贖的信念,卻造成眾生生命的垂危,甚或破壞當地的物種平衡與生態環境,讓原本的美意,變成一場惡夢。 面對變相殺生的「放生」,印順導師對此,更以罕見的語調直言批評:

  「如你們不放生,這些可憐的小動物,會被捉嗎?他們的被捕,是為了成就你們的功德,這是什麼功德?善心佛弟子,少為自己的功德打算,也該為無辜的雀們想想呀!那些自以為放生的,不但沒有功德,還要負起間接殺傷小鳥的罪業!」又說:「為了放生而捕捉,使小鳥、小魚們,受到恐怖,不自由,這是功德嗎?」「他們的被殺,放生者應負間接的責任!佛法不只是信仰,不要專為自己著想,迷迷糊糊的造罪業!以放生為事業的法師、居士!慈悲慈悲吧!」(華雨集4)

  面對印順導師殷切地諄諄教誨,難道我們應該放任以「慈悲護生」為名,躲在「信仰自由」保護傘下而營利的假佛教團體,一昧地鄉愿、放任其持續害生、殺生而不糾正,只會讓更多的生命枉死「假慈悲」的名目下,這不僅僅是殺生,更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誤會,傷害了整體的佛教,唯有遏止假慈悲的商業性放生行為,才能令佛法長存、正法久住。(文:瞿宗樺)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山上的清靜寺院,一次的颱風從樹上打下來一窩小鳥。
小和尚看到了這小鳥機機渣渣,驚叫肚子餓。可是這母鳥公鳥早已經不知去了哪裡。小和尚看了可憐就這窩剛出生的雛鳥仔拿進去寺廟裡給老和尚取個方向建議。
老和尚一看心頭揪了起來,這種鳥這麼幼小是一定要吃蟲的。餵牠吃蟲子這小鳥就會活的過來,正常長大。
如果不餵蟲子,給餵米粥,肯定幾天就死了。這捉蟲子來餵是殺生;不捉蟲子來餵也是殺生。這如何是好?

沒有留言: